
訪問的第五站------菲律濱 PHILIPPINES
三十年前樹法幢
菲律濱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在三十餘年前菲島尚沒有佛教寺院﹐雖有小部分賃屋供奉觀音聖像﹐供華人膜拜的﹐唯正式有佛教寺院﹐是在1936年起﹐在華僑社會裏﹐有熱心佛教人士﹐倡組佛學會﹐集合信眾﹐研究佛理﹐並發起購地建寺﹐請我國考試院戴院長季陶先生奠基﹐先建築信願寺一座大殿。翌年禮聘閩南性願老法師為首任方丈。以後續建藏經樓及兩翼僧寮﹐雕造三寶佛菩薩聖像全堂﹐組念佛會﹐宣講佛法﹐僑界信眾皈依者才逐漸增多。又以抗日期間﹐受戰禍逼迫﹐皈信者益增﹐經發起在市郊購進廣大地基﹐以備日後建寺之需。至1948年性老和尚退居返國傳戒﹐隔年重返菲島﹐並積極籌建華藏寺於前購地基。51年始造大殿﹐塑三尊佛像﹐續建僧舍一座及放生池亭圍牆等﹐數載經營規模逐漸宏偉。至1958年建議華藏及信願兩寺聯合為十方常住﹐遴選上座。經兩寺僧眾通過﹐訂立新規約﹐60年性老被選為第一任兩寺上座﹐第二任被選為上座的是由中華民國前往宏法的印順老法師﹐現在第三任是瑞今大法師。
性願長老可以說是菲島佛教的開山祖﹐奈眾生福薄﹐不幸於1962年夏季即告圓寂。筆者仰慕性老已久﹐如果早一年到菲島訪問﹐還可以親近他老人家。這一次我們出國訪問﹐筆者最引以為憾的是﹐到檳城時蘇曼伽羅法師已示寂﹔上金馬崙演本老法師又往生極樂﹔來菲律濱則見不到性願長老﹔至香港時倓虛和定西兩位長老先後西歸。如果早幾年走這一趟﹐在這幾位大德高僧前都可以一一禮座﹐親近﹑承教﹐只怪筆者福薄無緣何﹗
現任世界佛教友誼會菲國分會主席的瑞今法師﹐是在1948年初受性老之命自閩來菲﹐接任大乘信願寺住持﹐師晉山接任後﹐即恢復週日念佛及演講會。翌年五月隔鄰失火﹐波及信寺﹐幸吾佛金身儲存無恙。同年十月間將全寺改建為二層鋼骨水泥樓房。從此信眾日增﹐瑞師於1952年曾至日本出席第二屆世佛友誼大會﹐返菲後即組織菲分會﹐並辦理暑期佛學講習班﹐藉以啟導青年接引入佛。又倡組佛教精進音樂團﹐接引中等學生入團﹐練習佛曲歌舞﹐講演佛學常識﹐俾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57年於左鄰新建的講堂﹑齋堂﹑藏經室﹑僧寮等以利擴展佛教事業之應用。又與有資望之佛教人士﹐組織華僑佛教歲暮慈贈會﹐募款購救濟品﹐每於歲末分送華僑養老院﹐醫院免費部﹐以及移民監禁站等處﹐藉以救助貧病僑胞﹐極受各界贊譽。
本團於八月十一日下午三時半飛抵岷尼拉機場﹐岷市緇素教友暨佛教青年們到機場歡迎的有近千人之多﹐被擁上汽車直駛大乘信願寺。大家到齊後同至大殿禮佛﹐由妙欽法師一一介紹與眾見面﹐然後再分別介識常住善契﹑如滿﹑廣範﹑正宗﹑如意等法師。自立法師是從臺灣彌勒內院應聘來普賢中學執教的﹐他也率領了普中學生同到機場歡迎我們﹐彼此都很熟﹐自不必介紹﹔居士方面則有普賢校長蔡梅村﹑居士周冰心﹑姚乃昆﹑蔡孝暖﹑施性儀﹑王東元﹑吳宗穆﹑蔡孝固﹑蔡東南﹑陳有仁﹑柯玉樓等。其中雖有通訊已久者﹐但均係初次見面﹐又如蔡金鎗﹑劉蘭生等均到過臺中有一面之緣﹐見面時倍感親切。我們一行都住在信願寺。
瑞今法師建立能仁學校
我們在十三日參觀能仁學校﹐由妙欽法師引導﹐據說信願寺既為菲島首剎﹐居於領導地位﹐早有辦學之倡議﹐祇以因緣未成熟﹑直至1960年秋﹐瑞今法師重提辦學之議﹐經兩序大眾同意﹐乃負責購屋﹐並邀請各寺住持﹐及佛教界熱心教育人士﹐組織董事會﹐負責督導校政及維持經濟﹐終於在1961年春季﹐一面向菲政府請准開辦﹐一面改建校舍﹐經五閱月之籌備﹐於同年六月初正式開學。約有學生一百八十餘名﹐第二學年即增至三百餘名﹐校舍已感人滿為患﹐另於近鄰購地增建六間﹐並美化環境﹐整理校園﹑另增醫藥室﹑圖書室﹑兒童玩樂器具﹐一應俱全。
能仁學校由幼稚園辦至高小﹐計十餘班﹐依菲政府私立學校之規定﹐上午英文下午中文﹐每週可以設兩堂佛學﹐另編程度不同之佛學課本﹐作為教材﹐講授佛學常識。
能校於每日早晨﹐集合升旗典禮時﹐加念佛號並三皈依﹑發願偈。現有中菲籍教職員三十餘名。(英文課程全由菲人執教)﹐校醫二人﹐每週到校兩三次﹐檢查學生健康。
統觀能校雖僅創辦三年﹐但設備完善﹐學生人數已增至六百人﹐校長為印順法師之名義﹐實際負責教務者即為印老之學生妙欽法師。
按菲島華僑家庭﹐多數信仰佛教﹐較有資望佛教徒﹐都將子弟送進辦理完善之天主教學校求學﹐因此下一代青年子弟都將轉變信仰﹐如此繼續下去﹐佛教危機更甚﹐佛教同人有鑒於此﹐故繼普賢學校之後﹐續有能仁學校之建立也。
本團去參觀時﹐本擬集合學生於升旗禮時在操場講講話﹐但適天雨作罷。
普賢中學為劉梅生居士創辦
十四日我們又參觀了普賢中學暨附小﹐該校創辦於1947年二月﹐48年獲菲教育當局與我僑務委員會核准立案﹐中文部已畢業二十五屆﹐畢業生計五百十名﹐英文部已畢業十三屆﹐畢業生計二百六十九名。至1959年六月申請增辦初中一年一級﹑英文中學一年一級﹐60年六月新校舍建成﹐中學部遷入﹐中小學行政分理﹐中學依創辦人原意﹐命名“文殊中學”。但至61年六月﹐中小學合併改稱為“普賢中學暨附屬小學”同時得菲教育局正式立案為完全中小學。
蔡校長梅村和自立法師陪同本團參觀並加敘述﹐蔡校長說﹕本校為適應社會需要﹐將來除將增辦高中外﹐在可能範圍內﹐並擬添辦商學院及職業師範等班。
普校現有中文小學八班(含幼稚班)﹐中學三班﹔英文小學七班﹑中學四班﹐現有學生共計484名。
普校設備有校車二輛接送學生﹐中西文圖書室﹑顯微鏡﹑打字機等﹐新建的校舍共計四層﹐運動場寬敞﹐校務前途發展有望。
普校創辦人劉梅生居士是本團團員之一﹐可惜他留在星加坡沒有同來﹐否則少不了他要盡一番地主之誼。劉居士崇尚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的精神﹐因此該校命名為“普賢”。創辦之初﹐得性願老法師助力不少﹐他如蔡文華﹑黃光昭﹑姚乃昆﹑施性統﹑張文彬等諸居士協助完成。
普校設佛學一課﹐初聘妙欽法師擔任﹐後妙師出任能仁教務﹐劉梅生就向中華民國物色優秀青年法師自立﹑唯慈兩人來校分任岷尼拉與宿務兩地的普校教席。原來在菲律濱的外島宿務地方﹐還有一所普賢中學。這次可惜我們因時間有限﹐雖然唯慈法師一再打電報來促駕﹐也未能如願前去﹐菲國外島很多﹐若事前不先作安排﹐是不能只去一處的﹔而我們未去外島訪問﹐也是此行中一大憾事﹗
創辦人劉梅生本來兼任校長﹐其對普校的貢獻﹐雖然是一介寒士﹐但刻苦耐勞﹐為了建校﹐每將年薪捐獻以資倡導﹐為佛教﹑為教育﹐皆屬難能可貴﹐因此感動校董及地方熱心教育人士焉。
我們訪問普校時﹐蔡校長殷勤接待﹐並召集學生於大禮堂﹐請本團每位法師開示﹐最後輪到筆者時﹐我就對小朋友講了一個佛教童話故事。大禮堂上懸掛文殊普賢兩菩薩畫像及中菲國旗﹐開講前要誦普賢十大行願﹐宗教氣氛非常濃厚﹐令人感動﹐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展開普訪應邀赴宴
我們到菲律濱後﹐首先拜會我駐菲大使段茂瀾先生﹐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菲華商總﹑菲華反共抗俄總會﹑各宗親聯合會﹑岷尼拉中華商會及各華文報社﹑又赴華僑義山向楊故總領事暨抗日諸烈士獻花致敬。
佛教單位方面﹐我們訪問了宿燕寺﹑圓通寺﹑靈鷲寺﹑觀音堂﹑隱秀寺﹑普陀寺﹑居士林﹑華藏寺﹑蓮華精舍﹑寶藏寺等各處﹐並承宿燕﹑普陀﹑華藏﹑隱秀﹑寶藏諸寺及居士林設宴款待﹐佛教人士有吳宗穆﹑劉蘭生﹑姚乃昆諸居士亦單獨宴請本團﹐盛情可感﹗學校方面除了兩所佛教學校外﹐我們又參觀了華僑師範專科學校﹑中正中學﹑華僑中學等處﹑他們辦學成績都非常可觀﹐但每校都是上午英文﹑下午中文。天氣酷熱的菲島﹐下午頭腦易於昏沉﹐如能修改上午教中文就好了。
女中丈夫清和開士
當代文藝作家謝冰瑩女士﹐為慈航季刊寫了一篇『一生為佛教奮鬥的清和姑』謝女士譽為佛教中的傳奇人物﹐我們這次在菲島不但拜識這位傳奇人物清和開士的盧山真面目﹐還承她熱誠招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和姑的一生﹐確是富有傳奇性的﹐從她十四歲離家帶髮苦修起﹐至二十八歲來到菲律濱﹐一跤摔下馬車﹐找到故友丁尚﹐經過刻苦耐勞﹐蓋起小廟後又被一火焚毀﹐再度奮鬥重建﹐乃至閉門苦修﹐不與外界往來﹐為佛教苦乾六十多年﹐一生歷史可以看出她的性格超特﹐但她對祖國的熱愛﹐領袖的崇敬﹐如自動印送總統蔣公玉照分贈海外僑胞。海軍部長馬紀壯訪菲時﹐她在隱秀寺備齋三十六席﹐為了表示對祖國軍人的一點敬意而舉行這樣盛大的讌會。她的一舉一動無不令人驚嘆﹑佩服﹗我認為與其稱她為傳奇人物﹐不如稱她為女中丈夫更較恰當。因為清和姑不但具有一般人少有的宏量﹑魄力﹑還深具慧眼﹐她從一部藏經的因緣中﹐認識了在普中執教的自立法師﹐真是慧眼識英雄﹐恭恭敬敬聘請自師擔任該寺導師﹐並創辦慈航季刊﹐獨力負擔經費﹐別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她能做到。清和姑今年七五高齡﹐身體異常瘦弱﹐平日省吃儉用﹐在艱困的經濟環境下﹐她閉門自修﹐門可羅雀﹐因此很少收入﹐所以經濟情況並不太好﹐勉力承擔起這分大業﹐除了已經成為肉身菩薩的慈航老人以外﹐恐怕沒有第二位肯如此發大心苦幹的了。她的眼光遠大﹐悲心深廣﹐她曾說過﹐她當初赤手空拳而來﹐將來亦空手而去﹔毫無牽掛﹐這種偉大的精神﹐我譽之為“女中丈夫”﹐是不過分的。自立法師是慈老門人中我一向最敬仰的一位﹐我不必贊他﹐讀者或許比我更知道得多些。
菲島首屆一指的避暑勝地碧瑤之行
碧瑤﹐亦名松城。距岷尼拉首都約160里﹐是在山上的一個獨立市﹐海拔高約五千呎的﹐山道嗎示高峰有七千五百呎﹑最高的民訖山峰高至九千六百十三呎。全市氣候涼爽﹐最熱的天氣也不超過華氏七十度﹐為一避暑勝地。是菲島首屈一指的名勝﹐是外國人士來菲觀光必到的地方。中產階級以上的華僑﹐都在山上建有別墅﹐每逢週末﹐輒登山渡假。市區街道清潔﹐旅社林立﹐醫院﹑學校亦有多間﹐我僑界亦有一間歷史攸久的愛國中學在山上﹐還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創辦的。
四五月間﹐是岷市最熱的天氣﹐各學校暑假也在此兩個月中﹔這期間上山避暑者眾﹐常有人滿之患﹐旅社中即走廊一席之地﹐也需相當代價云。
有時政府要人重要會議﹐都要登山召開﹐因為山上涼爽頭腦泠靜﹐不像山下的酷熱﹐頭腦渾濁﹔私家轎車或公共汽車不過五六小時可以直達山市﹐柏油馬路迴旋而上﹐其中祇有一段蜿蜒險峻的山路其名曰“腸索”儼如九曲迴腸﹔其餘路段尚稱平坦。火車只能到山腳下﹐再換乘巴士登山。從岷市每天還有飛機往返於碧瑤之間﹐交通堪稱便利。山上尚有金剛等礦產﹐因氣候寒冷﹐適宜種植果菜之類﹐岷市之蔬菜﹐多半由碧瑤供應。
山上還有著名木雕各種手工藝品﹐筆者買了一隻鹿頭和三只猴子﹐運回臺灣時鹿角已折斷﹐猴子已不翼而飛﹐怪可惜的是這三頭猴子形狀各異﹐一掩其口﹑一掩雙耳﹑一掩兩眼﹐表示非禮勿言﹑非禮勿聞﹑非禮勿視﹐頗含深義。但此類木雕品﹐後來在各國風景區好像都有﹐也許是彼此仿造的吧。
我們由如滿法師引導﹐分乘信願寺﹑蔡金鎗﹑李秋庵二居士的轎車三輛登山﹐與蔡校長﹑施林長﹑瑞今法師﹑善契法師﹑柯玉樓等緇素人士同行。如滿法師在山上租有房屋﹐將在山上籌建一寺﹐的確﹑山上天主堂林立﹐還有一座神學院﹐而佛教寺廟尚付闕如。如滿法師的計劃﹐是不難實現的。我們去時法師們就駐錫於他的小精舍﹐金鎗居士有別墅在山﹐蔡校長等就住在他別墅中﹐秋庵居士是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世界各國有俱樂部的地方他都可以去住﹐承他好意堅邀我去同住﹐因為每間套房都有二張床﹐有熱水淋浴﹐比一流的旅社還好些。他訂閱樹刊多年﹐每月二十份﹐寄華藏寺收轉分贈友好﹐他對雪公老師仰慕已久﹐對我們創辦的菩提醫院也很感興趣﹐自願每年捐獻臺幣一萬元﹐目前在籌建期間則以他夫人李蔡蘭英的名義捐獻紀念病房一間﹐在回到岷市後即交菲幣一千二百元給我帶回臺灣﹐這種慷慨好施的精神﹑令人欽敬不已﹗我和他兩人在一室內談論佛法﹐直至深夜始睡。
山上風景絕佳﹐山婦也極秀美﹐山巔有菲軍官學校一所﹐據說是私立的。還有美國三軍俱樂部﹑天主教神學院﹐幾年前有一位天主教美籍神父來臺中菩提樹社訪問﹐據說他研究唯識多年﹐也常讀樹刊﹐他就住在碧瑤﹐這次我們去時曾問一位年輕修士﹐但說他已赴越南﹐這位修士也曾曾聽他說過到臺中訪問的事﹐星雲法師為了留紀念﹐要同他合影﹐我便為他們照了一張照片。
我同年輕修士談起臺灣天主教恆毅月刊上杜而未教授的狂論﹐不但謬解佛法﹐有失宗教家的風度而引以為憾﹐他也同意我的看法﹐不贊成杜教授和恆毅的作風。
山居一宿﹐留下很深印象﹐尤其是遠眺高爾夫球場上﹐一片整齊的草坪。心胸為之爽朗﹗我和秋庵居士早起在俱樂部用了早餐﹐才出來會合大家一同下山。
菲總統馬嘉柏皋接見我們
菲律濱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每一個人民對總統的施政有不滿時﹐可以公開的批評或指責﹐甚至到法院去控訴。據說有一位小公務員被政府停職後﹐他就到法院﹐一狀告了總統﹐一直到官司勝訴為止﹐恢復他的公職後﹐他才堂堂正正的再提出辭呈﹐不幹了。老百姓要見總統﹐每星期有一天﹐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接見。本團抵菲訪問﹐為了表示對菲元首敬意和感謝他對僑胞教友的平等待遇﹐所以事前按排了要求接見的節目。我們從碧瑤回來﹐就接到通知﹐定於二十二日接見本團。是日我們先到我駐菲大使館﹐由段大使陪同前往總統府﹐同去的尚有瑞今法師﹑蔡梅村校長﹑廣範法師和張領事等共十人。
瑞今法師為本團準備了一部大般若經作為禮物﹐呈獻與菲總統。馬嘉柏臬總統接見我們時﹐均一一握手為禮﹐他說對佛經很感興趣﹐但希望有英文本的佛經﹐可以經常放置府中圖書室裏給他的官員們研究。星雲法師立即表示將另送贈一部最近臺灣印的英文佛典給總統﹐托瑞今法師轉呈﹐他聽了很是歡喜﹐他表示菲律濱信仰絕對自由﹐任何宗教一律平等待遇﹐暗示決不會像越南那樣的歧視其他宗教﹐雖然菲律濱是一個天主教的國家。我們團長立即表示感謝﹗歡談約半小時﹐與本團合影後﹐本團始告辭出。
菲島見聞
菲律濱的治安很不好﹐盜賊猖獗﹐居然白天也行劫。單身坐馬車﹑搭汽車都很危險﹐強盜跳上車子﹐一把匕首對你腰際一按﹐你就乖乖地把身上的錢掏出來﹐僑胞出門﹐身上不敢多帶錢﹐也不能不帶錢﹐如果你身上沒有錢﹐他老羞成怒就給你捅一刀。一個人坐汽車最好把窗門關上﹐以免被劫。如遭了搶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楣﹐可不要報警﹐因為報了警更麻煩﹐強盜抓不到﹐警察卻三天兩天上門來索小費﹐要替你出力抓強盜。那你就更倒楣了﹗警察之敲索﹐官員之貪污﹐司空見慣﹐不以為奇。(筆者注)這是距今已三十多年前的事﹐這種情形以後可能已經改善﹖
當時馬尼拉市的交通也很紊亂﹐汽車往往被阻塞半小時之久﹐走路比開車要快些﹐這原因據說因汽車太多﹐幾乎每家有幾輛車﹐像李秋庵家﹐他自己和子女各人都有一輛車﹐全家大小有十三輛之多﹐馬路上除了轎車以外﹐還有馬車﹑三輪車﹐巴士﹐吉普客車更滿街皆是﹐隨時隨地可以上下﹐加上馬路狹隘﹐怎麼不擠做一堆﹖岷市的馬路除了一條黎剎大道外﹐其他小街不但窄而且泥濘水漿﹑凸凹不平﹐當時聽說已開始疏散人口至市郊的住宅區﹐以解決人口車輛的擁塞現象﹐今日交通想必早已改善矣。
參加居士林月會
菲律濱佛教居士林在六年前﹐曾組團回國訪問﹐一行由林長施性統率領﹐到臺中時筆者曾任嚮導﹐臺中蓮社隆重歡迎他們﹐劉梅生﹑蔡金鎗﹑蔡文沛等居士均同行。此次我們組團訪問六國一地區抵菲﹐可惜性統居士已往生。還有一位施四果小姐﹐曾為樹刊寫過幾篇小品﹐聽說就因為回國訪問過勞﹐以體質素弱﹐竟一病不起﹐我們去時亦已離開人間﹐生命無常﹐能不令人感嘆﹗
筆者在居士林月會宴請本團席上﹐代表本團致詞並略談佛法。我在致詞中首先申述居士林與我們祖國佛教界的因緣深切﹐如居士林首先組團返國訪問﹐今日座上諸君皆是面熟已相識者﹐此其一﹔當本人創辦菩提樹之初﹐我們為痲瘋院棲蓮精舍呼籲﹐居士林張文彬夫人等響應巨款﹐圓成功德﹐此其二﹔臺北慈航中學之興建﹐亦承居士林友踴躍樂助以促成﹐此其三也。這些都是值得回憶和感謝在座各位居士對祖國佛教事業的熱忱和施助﹗本人站在居士立場向各位居士表示謝意﹗並希望貴林再度組團回國訪問﹐相信目前的祖國無論在那一方面﹐都更見進步了。
現任林長施性儀居士﹐和上一任林長蔡文沛居士﹐還有樹刊作者陳明德居士﹐都是該林的熱心弘法人士。
華藏寺一宿
華藏寺監院妙抉法師﹐過去曾在香港有一面之緣﹐此次本團訪菲﹐他準備了晚宴﹐邀請我們前往赴宴﹐並留宿一宵。寺的周圍極廣﹐位於岷尼拉市郊的嗎拉悶地區﹐空氣好﹑環境靜﹐殿宇巍峨﹐具有大陸叢林的氣派﹐但自性願長老圓寂後﹐已顯得有點冷落了。偌大一個寺院﹐就只住有妙抉師一人﹐華寺空地尚多﹐如要擴建為大叢林極為理想﹐但有林無人亦是徒然﹗如果菲入境不太困難﹐可邀聘港臺真修之士前往共修﹐確是一個很好用功的環境。但是否有其他困難﹐非局外人能知也。
歡迎大會和聯合公宴
我們在信願寺﹐參加了一次每週日的祈禱法會﹐會後就舉行歡迎大會﹐並請本團諸法師公開講演佛法與眾結緣﹐到有信眾約二百人﹐可謂盛況。
先經瑞今法師致歡迎詞後﹐就由團長白老講演﹐淨心師譯閩南語﹔星雲法師講時請吳宗穆居士譯語。菲島華僑原多是閩南人﹐所以各位法師在此﹐與臺灣並無兩樣﹐國臺雙語通行無阻。
臨別前夕﹐菲佛教界舉行一次公宴﹐設素筵四五十席。各界人士多接受邀請作陪﹐盛況異常。席上互獻錦旗﹐互相致詞﹐訪菲到此告一段落﹐功德圓滿完成。
八月二十四日﹐本團離此﹐飛往日本繼續訪問。
三十年前樹法幢
菲律濱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在三十餘年前菲島尚沒有佛教寺院﹐雖有小部分賃屋供奉觀音聖像﹐供華人膜拜的﹐唯正式有佛教寺院﹐是在1936年起﹐在華僑社會裏﹐有熱心佛教人士﹐倡組佛學會﹐集合信眾﹐研究佛理﹐並發起購地建寺﹐請我國考試院戴院長季陶先生奠基﹐先建築信願寺一座大殿。翌年禮聘閩南性願老法師為首任方丈。以後續建藏經樓及兩翼僧寮﹐雕造三寶佛菩薩聖像全堂﹐組念佛會﹐宣講佛法﹐僑界信眾皈依者才逐漸增多。又以抗日期間﹐受戰禍逼迫﹐皈信者益增﹐經發起在市郊購進廣大地基﹐以備日後建寺之需。至1948年性老和尚退居返國傳戒﹐隔年重返菲島﹐並積極籌建華藏寺於前購地基。51年始造大殿﹐塑三尊佛像﹐續建僧舍一座及放生池亭圍牆等﹐數載經營規模逐漸宏偉。至1958年建議華藏及信願兩寺聯合為十方常住﹐遴選上座。經兩寺僧眾通過﹐訂立新規約﹐60年性老被選為第一任兩寺上座﹐第二任被選為上座的是由中華民國前往宏法的印順老法師﹐現在第三任是瑞今大法師。

現任世界佛教友誼會菲國分會主席的瑞今法師﹐是在1948年初受性老之命自閩來菲﹐接任大乘信願寺住持﹐師晉山接任後﹐即恢復週日念佛及演講會。翌年五月隔鄰失火﹐波及信寺﹐幸吾佛金身儲存無恙。同年十月間將全寺改建為二層鋼骨水泥樓房。從此信眾日增﹐瑞師於1952年曾至日本出席第二屆世佛友誼大會﹐返菲後即組織菲分會﹐並辦理暑期佛學講習班﹐藉以啟導青年接引入佛。又倡組佛教精進音樂團﹐接引中等學生入團﹐練習佛曲歌舞﹐講演佛學常識﹐俾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57年於左鄰新建的講堂﹑齋堂﹑藏經室﹑僧寮等以利擴展佛教事業之應用。又與有資望之佛教人士﹐組織華僑佛教歲暮慈贈會﹐募款購救濟品﹐每於歲末分送華僑養老院﹐醫院免費部﹐以及移民監禁站等處﹐藉以救助貧病僑胞﹐極受各界贊譽。
本團於八月十一日下午三時半飛抵岷尼拉機場﹐岷市緇素教友暨佛教青年們到機場歡迎的有近千人之多﹐被擁上汽車直駛大乘信願寺。大家到齊後同至大殿禮佛﹐由妙欽法師一一介紹與眾見面﹐然後再分別介識常住善契﹑如滿﹑廣範﹑正宗﹑如意等法師。自立法師是從臺灣彌勒內院應聘來普賢中學執教的﹐他也率領了普中學生同到機場歡迎我們﹐彼此都很熟﹐自不必介紹﹔居士方面則有普賢校長蔡梅村﹑居士周冰心﹑姚乃昆﹑蔡孝暖﹑施性儀﹑王東元﹑吳宗穆﹑蔡孝固﹑蔡東南﹑陳有仁﹑柯玉樓等。其中雖有通訊已久者﹐但均係初次見面﹐又如蔡金鎗﹑劉蘭生等均到過臺中有一面之緣﹐見面時倍感親切。我們一行都住在信願寺。
瑞今法師建立能仁學校
我們在十三日參觀能仁學校﹐由妙欽法師引導﹐據說信願寺既為菲島首剎﹐居於領導地位﹐早有辦學之倡議﹐祇以因緣未成熟﹑直至1960年秋﹐瑞今法師重提辦學之議﹐經兩序大眾同意﹐乃負責購屋﹐並邀請各寺住持﹐及佛教界熱心教育人士﹐組織董事會﹐負責督導校政及維持經濟﹐終於在1961年春季﹐一面向菲政府請准開辦﹐一面改建校舍﹐經五閱月之籌備﹐於同年六月初正式開學。約有學生一百八十餘名﹐第二學年即增至三百餘名﹐校舍已感人滿為患﹐另於近鄰購地增建六間﹐並美化環境﹐整理校園﹑另增醫藥室﹑圖書室﹑兒童玩樂器具﹐一應俱全。
能仁學校由幼稚園辦至高小﹐計十餘班﹐依菲政府私立學校之規定﹐上午英文下午中文﹐每週可以設兩堂佛學﹐另編程度不同之佛學課本﹐作為教材﹐講授佛學常識。
能校於每日早晨﹐集合升旗典禮時﹐加念佛號並三皈依﹑發願偈。現有中菲籍教職員三十餘名。(英文課程全由菲人執教)﹐校醫二人﹐每週到校兩三次﹐檢查學生健康。
統觀能校雖僅創辦三年﹐但設備完善﹐學生人數已增至六百人﹐校長為印順法師之名義﹐實際負責教務者即為印老之學生妙欽法師。
按菲島華僑家庭﹐多數信仰佛教﹐較有資望佛教徒﹐都將子弟送進辦理完善之天主教學校求學﹐因此下一代青年子弟都將轉變信仰﹐如此繼續下去﹐佛教危機更甚﹐佛教同人有鑒於此﹐故繼普賢學校之後﹐續有能仁學校之建立也。
本團去參觀時﹐本擬集合學生於升旗禮時在操場講講話﹐但適天雨作罷。
普賢中學為劉梅生居士創辦
十四日我們又參觀了普賢中學暨附小﹐該校創辦於1947年二月﹐48年獲菲教育當局與我僑務委員會核准立案﹐中文部已畢業二十五屆﹐畢業生計五百十名﹐英文部已畢業十三屆﹐畢業生計二百六十九名。至1959年六月申請增辦初中一年一級﹑英文中學一年一級﹐60年六月新校舍建成﹐中學部遷入﹐中小學行政分理﹐中學依創辦人原意﹐命名“文殊中學”。但至61年六月﹐中小學合併改稱為“普賢中學暨附屬小學”同時得菲教育局正式立案為完全中小學。
蔡校長梅村和自立法師陪同本團參觀並加敘述﹐蔡校長說﹕本校為適應社會需要﹐將來除將增辦高中外﹐在可能範圍內﹐並擬添辦商學院及職業師範等班。
普校現有中文小學八班(含幼稚班)﹐中學三班﹔英文小學七班﹑中學四班﹐現有學生共計484名。
普校設備有校車二輛接送學生﹐中西文圖書室﹑顯微鏡﹑打字機等﹐新建的校舍共計四層﹐運動場寬敞﹐校務前途發展有望。
普校創辦人劉梅生居士是本團團員之一﹐可惜他留在星加坡沒有同來﹐否則少不了他要盡一番地主之誼。劉居士崇尚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的精神﹐因此該校命名為“普賢”。創辦之初﹐得性願老法師助力不少﹐他如蔡文華﹑黃光昭﹑姚乃昆﹑施性統﹑張文彬等諸居士協助完成。
普校設佛學一課﹐初聘妙欽法師擔任﹐後妙師出任能仁教務﹐劉梅生就向中華民國物色優秀青年法師自立﹑唯慈兩人來校分任岷尼拉與宿務兩地的普校教席。原來在菲律濱的外島宿務地方﹐還有一所普賢中學。這次可惜我們因時間有限﹐雖然唯慈法師一再打電報來促駕﹐也未能如願前去﹐菲國外島很多﹐若事前不先作安排﹐是不能只去一處的﹔而我們未去外島訪問﹐也是此行中一大憾事﹗
創辦人劉梅生本來兼任校長﹐其對普校的貢獻﹐雖然是一介寒士﹐但刻苦耐勞﹐為了建校﹐每將年薪捐獻以資倡導﹐為佛教﹑為教育﹐皆屬難能可貴﹐因此感動校董及地方熱心教育人士焉。
我們訪問普校時﹐蔡校長殷勤接待﹐並召集學生於大禮堂﹐請本團每位法師開示﹐最後輪到筆者時﹐我就對小朋友講了一個佛教童話故事。大禮堂上懸掛文殊普賢兩菩薩畫像及中菲國旗﹐開講前要誦普賢十大行願﹐宗教氣氛非常濃厚﹐令人感動﹐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展開普訪應邀赴宴
我們到菲律濱後﹐首先拜會我駐菲大使段茂瀾先生﹐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菲華商總﹑菲華反共抗俄總會﹑各宗親聯合會﹑岷尼拉中華商會及各華文報社﹑又赴華僑義山向楊故總領事暨抗日諸烈士獻花致敬。
佛教單位方面﹐我們訪問了宿燕寺﹑圓通寺﹑靈鷲寺﹑觀音堂﹑隱秀寺﹑普陀寺﹑居士林﹑華藏寺﹑蓮華精舍﹑寶藏寺等各處﹐並承宿燕﹑普陀﹑華藏﹑隱秀﹑寶藏諸寺及居士林設宴款待﹐佛教人士有吳宗穆﹑劉蘭生﹑姚乃昆諸居士亦單獨宴請本團﹐盛情可感﹗學校方面除了兩所佛教學校外﹐我們又參觀了華僑師範專科學校﹑中正中學﹑華僑中學等處﹑他們辦學成績都非常可觀﹐但每校都是上午英文﹑下午中文。天氣酷熱的菲島﹐下午頭腦易於昏沉﹐如能修改上午教中文就好了。
女中丈夫清和開士
當代文藝作家謝冰瑩女士﹐為慈航季刊寫了一篇『一生為佛教奮鬥的清和姑』謝女士譽為佛教中的傳奇人物﹐我們這次在菲島不但拜識這位傳奇人物清和開士的盧山真面目﹐還承她熱誠招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和姑的一生﹐確是富有傳奇性的﹐從她十四歲離家帶髮苦修起﹐至二十八歲來到菲律濱﹐一跤摔下馬車﹐找到故友丁尚﹐經過刻苦耐勞﹐蓋起小廟後又被一火焚毀﹐再度奮鬥重建﹐乃至閉門苦修﹐不與外界往來﹐為佛教苦乾六十多年﹐一生歷史可以看出她的性格超特﹐但她對祖國的熱愛﹐領袖的崇敬﹐如自動印送總統蔣公玉照分贈海外僑胞。海軍部長馬紀壯訪菲時﹐她在隱秀寺備齋三十六席﹐為了表示對祖國軍人的一點敬意而舉行這樣盛大的讌會。她的一舉一動無不令人驚嘆﹑佩服﹗我認為與其稱她為傳奇人物﹐不如稱她為女中丈夫更較恰當。因為清和姑不但具有一般人少有的宏量﹑魄力﹑還深具慧眼﹐她從一部藏經的因緣中﹐認識了在普中執教的自立法師﹐真是慧眼識英雄﹐恭恭敬敬聘請自師擔任該寺導師﹐並創辦慈航季刊﹐獨力負擔經費﹐別人所不能做到的事﹐她能做到。清和姑今年七五高齡﹐身體異常瘦弱﹐平日省吃儉用﹐在艱困的經濟環境下﹐她閉門自修﹐門可羅雀﹐因此很少收入﹐所以經濟情況並不太好﹐勉力承擔起這分大業﹐除了已經成為肉身菩薩的慈航老人以外﹐恐怕沒有第二位肯如此發大心苦幹的了。她的眼光遠大﹐悲心深廣﹐她曾說過﹐她當初赤手空拳而來﹐將來亦空手而去﹔毫無牽掛﹐這種偉大的精神﹐我譽之為“女中丈夫”﹐是不過分的。自立法師是慈老門人中我一向最敬仰的一位﹐我不必贊他﹐讀者或許比我更知道得多些。
菲島首屆一指的避暑勝地碧瑤之行
碧瑤﹐亦名松城。距岷尼拉首都約160里﹐是在山上的一個獨立市﹐海拔高約五千呎的﹐山道嗎示高峰有七千五百呎﹑最高的民訖山峰高至九千六百十三呎。全市氣候涼爽﹐最熱的天氣也不超過華氏七十度﹐為一避暑勝地。是菲島首屈一指的名勝﹐是外國人士來菲觀光必到的地方。中產階級以上的華僑﹐都在山上建有別墅﹐每逢週末﹐輒登山渡假。市區街道清潔﹐旅社林立﹐醫院﹑學校亦有多間﹐我僑界亦有一間歷史攸久的愛國中學在山上﹐還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創辦的。
四五月間﹐是岷市最熱的天氣﹐各學校暑假也在此兩個月中﹔這期間上山避暑者眾﹐常有人滿之患﹐旅社中即走廊一席之地﹐也需相當代價云。
有時政府要人重要會議﹐都要登山召開﹐因為山上涼爽頭腦泠靜﹐不像山下的酷熱﹐頭腦渾濁﹔私家轎車或公共汽車不過五六小時可以直達山市﹐柏油馬路迴旋而上﹐其中祇有一段蜿蜒險峻的山路其名曰“腸索”儼如九曲迴腸﹔其餘路段尚稱平坦。火車只能到山腳下﹐再換乘巴士登山。從岷市每天還有飛機往返於碧瑤之間﹐交通堪稱便利。山上尚有金剛等礦產﹐因氣候寒冷﹐適宜種植果菜之類﹐岷市之蔬菜﹐多半由碧瑤供應。
山上還有著名木雕各種手工藝品﹐筆者買了一隻鹿頭和三只猴子﹐運回臺灣時鹿角已折斷﹐猴子已不翼而飛﹐怪可惜的是這三頭猴子形狀各異﹐一掩其口﹑一掩雙耳﹑一掩兩眼﹐表示非禮勿言﹑非禮勿聞﹑非禮勿視﹐頗含深義。但此類木雕品﹐後來在各國風景區好像都有﹐也許是彼此仿造的吧。
我們由如滿法師引導﹐分乘信願寺﹑蔡金鎗﹑李秋庵二居士的轎車三輛登山﹐與蔡校長﹑施林長﹑瑞今法師﹑善契法師﹑柯玉樓等緇素人士同行。如滿法師在山上租有房屋﹐將在山上籌建一寺﹐的確﹑山上天主堂林立﹐還有一座神學院﹐而佛教寺廟尚付闕如。如滿法師的計劃﹐是不難實現的。我們去時法師們就駐錫於他的小精舍﹐金鎗居士有別墅在山﹐蔡校長等就住在他別墅中﹐秋庵居士是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世界各國有俱樂部的地方他都可以去住﹐承他好意堅邀我去同住﹐因為每間套房都有二張床﹐有熱水淋浴﹐比一流的旅社還好些。他訂閱樹刊多年﹐每月二十份﹐寄華藏寺收轉分贈友好﹐他對雪公老師仰慕已久﹐對我們創辦的菩提醫院也很感興趣﹐自願每年捐獻臺幣一萬元﹐目前在籌建期間則以他夫人李蔡蘭英的名義捐獻紀念病房一間﹐在回到岷市後即交菲幣一千二百元給我帶回臺灣﹐這種慷慨好施的精神﹑令人欽敬不已﹗我和他兩人在一室內談論佛法﹐直至深夜始睡。
山上風景絕佳﹐山婦也極秀美﹐山巔有菲軍官學校一所﹐據說是私立的。還有美國三軍俱樂部﹑天主教神學院﹐幾年前有一位天主教美籍神父來臺中菩提樹社訪問﹐據說他研究唯識多年﹐也常讀樹刊﹐他就住在碧瑤﹐這次我們去時曾問一位年輕修士﹐但說他已赴越南﹐這位修士也曾曾聽他說過到臺中訪問的事﹐星雲法師為了留紀念﹐要同他合影﹐我便為他們照了一張照片。
我同年輕修士談起臺灣天主教恆毅月刊上杜而未教授的狂論﹐不但謬解佛法﹐有失宗教家的風度而引以為憾﹐他也同意我的看法﹐不贊成杜教授和恆毅的作風。
山居一宿﹐留下很深印象﹐尤其是遠眺高爾夫球場上﹐一片整齊的草坪。心胸為之爽朗﹗我和秋庵居士早起在俱樂部用了早餐﹐才出來會合大家一同下山。
菲總統馬嘉柏皋接見我們
菲律濱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每一個人民對總統的施政有不滿時﹐可以公開的批評或指責﹐甚至到法院去控訴。據說有一位小公務員被政府停職後﹐他就到法院﹐一狀告了總統﹐一直到官司勝訴為止﹐恢復他的公職後﹐他才堂堂正正的再提出辭呈﹐不幹了。老百姓要見總統﹐每星期有一天﹐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接見。本團抵菲訪問﹐為了表示對菲元首敬意和感謝他對僑胞教友的平等待遇﹐所以事前按排了要求接見的節目。我們從碧瑤回來﹐就接到通知﹐定於二十二日接見本團。是日我們先到我駐菲大使館﹐由段大使陪同前往總統府﹐同去的尚有瑞今法師﹑蔡梅村校長﹑廣範法師和張領事等共十人。
瑞今法師為本團準備了一部大般若經作為禮物﹐呈獻與菲總統。馬嘉柏臬總統接見我們時﹐均一一握手為禮﹐他說對佛經很感興趣﹐但希望有英文本的佛經﹐可以經常放置府中圖書室裏給他的官員們研究。星雲法師立即表示將另送贈一部最近臺灣印的英文佛典給總統﹐托瑞今法師轉呈﹐他聽了很是歡喜﹐他表示菲律濱信仰絕對自由﹐任何宗教一律平等待遇﹐暗示決不會像越南那樣的歧視其他宗教﹐雖然菲律濱是一個天主教的國家。我們團長立即表示感謝﹗歡談約半小時﹐與本團合影後﹐本團始告辭出。
菲島見聞
菲律濱的治安很不好﹐盜賊猖獗﹐居然白天也行劫。單身坐馬車﹑搭汽車都很危險﹐強盜跳上車子﹐一把匕首對你腰際一按﹐你就乖乖地把身上的錢掏出來﹐僑胞出門﹐身上不敢多帶錢﹐也不能不帶錢﹐如果你身上沒有錢﹐他老羞成怒就給你捅一刀。一個人坐汽車最好把窗門關上﹐以免被劫。如遭了搶只好忍氣吞聲自認倒楣﹐可不要報警﹐因為報了警更麻煩﹐強盜抓不到﹐警察卻三天兩天上門來索小費﹐要替你出力抓強盜。那你就更倒楣了﹗警察之敲索﹐官員之貪污﹐司空見慣﹐不以為奇。(筆者注)這是距今已三十多年前的事﹐這種情形以後可能已經改善﹖
當時馬尼拉市的交通也很紊亂﹐汽車往往被阻塞半小時之久﹐走路比開車要快些﹐這原因據說因汽車太多﹐幾乎每家有幾輛車﹐像李秋庵家﹐他自己和子女各人都有一輛車﹐全家大小有十三輛之多﹐馬路上除了轎車以外﹐還有馬車﹑三輪車﹐巴士﹐吉普客車更滿街皆是﹐隨時隨地可以上下﹐加上馬路狹隘﹐怎麼不擠做一堆﹖岷市的馬路除了一條黎剎大道外﹐其他小街不但窄而且泥濘水漿﹑凸凹不平﹐當時聽說已開始疏散人口至市郊的住宅區﹐以解決人口車輛的擁塞現象﹐今日交通想必早已改善矣。
參加居士林月會
菲律濱佛教居士林在六年前﹐曾組團回國訪問﹐一行由林長施性統率領﹐到臺中時筆者曾任嚮導﹐臺中蓮社隆重歡迎他們﹐劉梅生﹑蔡金鎗﹑蔡文沛等居士均同行。此次我們組團訪問六國一地區抵菲﹐可惜性統居士已往生。還有一位施四果小姐﹐曾為樹刊寫過幾篇小品﹐聽說就因為回國訪問過勞﹐以體質素弱﹐竟一病不起﹐我們去時亦已離開人間﹐生命無常﹐能不令人感嘆﹗
筆者在居士林月會宴請本團席上﹐代表本團致詞並略談佛法。我在致詞中首先申述居士林與我們祖國佛教界的因緣深切﹐如居士林首先組團返國訪問﹐今日座上諸君皆是面熟已相識者﹐此其一﹔當本人創辦菩提樹之初﹐我們為痲瘋院棲蓮精舍呼籲﹐居士林張文彬夫人等響應巨款﹐圓成功德﹐此其二﹔臺北慈航中學之興建﹐亦承居士林友踴躍樂助以促成﹐此其三也。這些都是值得回憶和感謝在座各位居士對祖國佛教事業的熱忱和施助﹗本人站在居士立場向各位居士表示謝意﹗並希望貴林再度組團回國訪問﹐相信目前的祖國無論在那一方面﹐都更見進步了。
現任林長施性儀居士﹐和上一任林長蔡文沛居士﹐還有樹刊作者陳明德居士﹐都是該林的熱心弘法人士。
華藏寺一宿

歡迎大會和聯合公宴
我們在信願寺﹐參加了一次每週日的祈禱法會﹐會後就舉行歡迎大會﹐並請本團諸法師公開講演佛法與眾結緣﹐到有信眾約二百人﹐可謂盛況。
先經瑞今法師致歡迎詞後﹐就由團長白老講演﹐淨心師譯閩南語﹔星雲法師講時請吳宗穆居士譯語。菲島華僑原多是閩南人﹐所以各位法師在此﹐與臺灣並無兩樣﹐國臺雙語通行無阻。
臨別前夕﹐菲佛教界舉行一次公宴﹐設素筵四五十席。各界人士多接受邀請作陪﹐盛況異常。席上互獻錦旗﹐互相致詞﹐訪菲到此告一段落﹐功德圓滿完成。
八月二十四日﹐本團離此﹐飛往日本繼續訪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